为进一步了解黄河沿线风景名胜保护情况,2025年7月27日,百家乐策略 赴陕北地区羊产业暨红色文化调研队再次踏上榆林这片热土,带着对母亲河生态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的持续关注,再访红石峡与镇北台两大标志性景区。此行不仅是对“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的再认识,更是对榆林生态巨变与人文精神传承的切身观察。
重临红石峡,奔腾的榆溪河与赭红的崖壁依旧震撼。团队师生不再是初次到访的惊叹者,而是带着问题的观察者。他们驻足细品那些穿越明清至今的石窟艺术与摩崖石刻。“还我河山”(马占山)的豪迈、“榆溪胜地”(左宗棠)的赞叹、“力挽狂澜”(杜斌丞,落款“陕北联合”)的担当等200余处题刻碑记。虽历经风雨,字里行间的家国情怀与艺术魅力愈显厚重。这片被誉为“塞上碑林”的宝库,无声讲述着历代戍边者与文人的赤子之心。
图片一 团队在红石峡合影
移步“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调研队以全新的视角审视这座古老的边防要塞。登临台顶,极目远眺,蜿蜒的长城遗迹在葱郁的林海间若隐若现。“去年初识镇北台,震撼于它的雄伟;今年重登,更震撼于它脚下这片蔓延的绿色。”辅导员王嘉昕老师感慨道,“长城以北的毛乌素沙地,正从历史记载中的‘黄龙’蜕变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这堪称现代版的‘力挽狂澜’!”
图片二队员在镇北台景区参观学习
队员们了解到,自1959年起,榆林人民数十年如一日,通过大规模防风固沙林建设、引水治沙、引洪淤地等艰苦卓绝的努力,硬是在沙海中筑起绿色长城,极大改善了黄河流域的水土条件。镇北台,这座昔日的军事堡垒,如今成为蒙汉民族团结交融与人类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双重历史见证。那蜿蜒的“翠带”,正是新时代榆林人民书写的最壮丽的“石刻”。
图片三 团队在镇北台合影
“红石峡的石刻镌刻着古人对山河一统的壮志,镇北台见证了治沙造林的现代奇迹,这一古一今,都是对家园最深沉的守护”队员李尧分享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持续关注并投身黄河沿线生态保护,守护好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动科学子服务乡村振兴、践行‘大国之治’的生动实践!